中醫主張:“上醫醫未病之病,中醫醫欲病之病,下醫醫已病之病?!币簿褪钦f,中醫首重養生保健。
中醫學對眾多疾病的治療效果,成為其存在的療效基礎。
中醫學完整的體系,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模式,這成為中醫學存在的文化基礎。
養生和生活的關系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面性。
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、整體觀、平衡觀、辯證觀。
1. 未病先防、未老先養。2.天人相應、形神兼具。3.調整陰陽、補偏救弊。4. 動靜有常、和諧適度。
現狀及前景:
當前,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,并且正在向更高的水平快速前進。在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,必然會更加關注精神及健康方面的問題。當今社會,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,生存環境不斷變化,亞健康群體日益增加,公眾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。而養生則是為了培養生機、預防疾病、爭取健康長壽,這些與人們當前的需求相契合。
從整個社會的需求來看,在中國專業養生服務方面,中醫養生必將是養生服務業未來的發展方向。中醫養生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沉淀,其養生方式多種多樣,大體上可分為:食膳、藥膳、針灸、按摩、氣功五大類,此外還有心理養生等方法。當然,中醫養生也需要針對不同性別、年齡和季節等。我國有1/3以上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,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,中醫養生行業市場將逐漸發展起來。據衛生部統計,我國健康產業,包括保健產業、醫藥產業及與健康相關的產業,僅占GNP的4%-5%,比許多發展中國家還低,而發達國家一般占到了15%。2013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2萬億,不同層次的需求比如養老需求、保健需求等都在快速增長。
主要方式:
中醫養生主要包括:經絡養生、體質養生、氣功養生、運動養生、房事養生、情志養生、睡眠養生、環境養生、起居養生、膳食養生、順時養生、四季養生、樂娛養生、部位養生、藥物養生、沐浴養生、減毒養生、靜神養生、瑜伽養生等內容。一睡眠,二便利,三飲食。